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管理  师生风采

谦虚谨慎,砥砺前行——“校长奖章”获得者 范瑶

2020-11-30来源: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作者:电光学院审核人:编辑:阅读:2611

范瑶,女,汉族,中共党员,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光学工程专业 2017 级博士研究生。她学习刻苦努力,连续四年名列年级第一。科研上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致力于研发新型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 10 篇,其中 SCI 期刊论文 4 篇,SCI 检索会议 5 篇,EI 中心核心论文 1 篇;申请发明专利 4 项,包括中国发明专利 3 项,国际专利(PCT1 项。参与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作为共同完成人员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带领团队设计研发智能计算成像显微镜,曾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6 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等奖项。多次获得奖励荣誉,其中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工信部创新创业一等奖学金”、中国航天科技公益 CASA 奖学金等。曾获“江苏省三好学生”、“南京理工大学五四奖章”,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院长奖章等荣誉称号。她的个人事迹曾入选由南京市妇联、南京团市委、凤凰网江苏共同推出的 20 位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青年女性的故事—青春版的“70 ·南京女性璀璨印记”,获凤凰网江苏专题报道。

扎实的理论是做科研的基础

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学习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研究生期间更加需要的是实践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最需要的是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生期间,她学习刻苦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基础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她看来,充满着趣味与挑战。趣味在于老师讲课不再是唯一的授课方式,更丰富的课堂呈现形式,如小组作业、课堂报告等形式让她对知识的输出有了更加深入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挑战则在于从未体验过的当众表达知识的理解和观点所带来的不安和好奇。尽管她并不擅长报告的课程呈现方式,但是她期待这种做自己不擅长事情所带来的变化和提升。她努力把握每次课堂报告的机会,精心准备、不断地练习,并认真复习课程知识,每门课程都拿到了优异的成绩。甚至在她不擅长的英语课程中,被老师选为学校模拟国际会议的三个大会报告之一。扎实的理论是做科研的基础,这是她一直坚信的真理,而课程成绩是她理论知识学习的最好证明,她课程成绩连续四年名列电光学院年级第一,连续五年获得南京理工大学“一等奖学金”,并于 2016 年和 2020 年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同时获得工信部创新创业“一等奖学金”,中国航天科技公益CASC奖学金等奖励。

孤独而又充满希望的科研之路

至今,范瑶都觉得,决定读博士是非常一个正确的选择。记得当时面临工作和读博士时,很多人都劝过她,有这么多的竞赛获奖和经历,肯定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她始终记得自己的回答,我希望我的很多经历和能力能够让我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让我因为觉得浪费而被束缚。就这样,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博士这条路。

她的研究方向致力于研究智能计算显微成像技术,这是近些年国内外新兴的研究方向,主要在光学显微成像的理论基础上,将光学调控与信息处理相结合,通过改变传统显微成像系统获取信息方式,实现显微成像方法、性能、指标的革新和突破。博士期间,她主要针对基于非对称照明的非干涉定量相位成像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于她来说,科研是孤独的又充满希望的。大部分时候,面对无法想通的难题时的迷茫让她感到非常的孤独。她仍清楚的记得自己第一次做活细胞实验做了整整一个月,为了拍摄到好的活细胞生长状态的数据拍了整整几周,而拍摄得到的数据用四台电脑算了整整一周。然而,实验结果成功时刻的

喜悦、论文投稿的满足、成果接收的欣喜又让她感到科研的希望。对于她来说,在科研上有所发现并对更多的人有所启示,能够对整个显微成像行业有所推动是她做科研的初心也是她一直坚持的目标。努力终将有回报,博士期间,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论文 10 篇,其中,SCI 期刊论文 4 篇,包括 Photonics ResearchSCI 一区,IF=6.099),APL PhotonicsSCI 二区,光学 TopIF=4.864),Optics ExpressSCI 二区光学 TopIF=3.669),Optics CommunicationsSCI 三区光学 TopIF=2.125);SCI 检索会议论文 5 篇,EI 中文核心论文 1 篇,发表综述性文章“差分相衬显微成像技术发展综述”,下载量排名处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领先。科研成果申请 4 项发明专利,包括中国发明专利 3 项,国际专利(PCT1 项。参与研发项目“计算光学定量相位显微成像关键技术与应用”,作为共同完成人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做科研的实践者、转化者

科研成果推动着研究的不断进步,而成果落地和产业化推广才能使科技创新成果真正的服务于社会。而对于范瑶来说,创新的科研成果只有创造出真实的产品并使得使用者获得便利和提升才是科学研究的真正意义。怀揣着这个目标,她参与设计研发 SCscope—基于智能计算成像的定量相位显微镜,历经三年,设计集多模态显微成像、自动化硬件调控、一键式切换操作软件为一体的整套显微成像系统。作品涵盖多项创新科研成果,创新的采用可编程 LED 作为照明光源,在同一台显微镜中集成了七种成像功能。首次实现的定量相位成像技术更是为无标记样品提供强大的成像手段,同时定量化的检测数据将显微镜的成像从“二维观察”拓展到了“三维分析”。她带领团队积极参加各类科研竞赛,在第十四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拿到省级“特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比赛。历时一年的比赛准备,经历了作品功能完善调试,计划书撰写、反复修改,数百次的答辩练习,她们的参赛作品成为了全国所有参赛类别共计 38 个“特等奖”之一,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6 年,她又组建了团队,带着作品参加了“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不同于科技作品竞赛,创业比赛更加注重的是设计产品的应用价值与市场前景。她们不断地走访调研,学习工科生并不擅长的市场调查、财务分析等专业知识。更努力,更幸运,这是范瑶一直坚信的话,她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并亲身践行。就这样,她带领团队成功入围全国比赛并站在了最后,获得了“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热爱美好、发现美好、体会美好

热爱美好、发现美好、体会美好,这是范瑶一直以来的信念,也是她一直向身边的人传达的观点。工作上,她认真负责,细致全面。从导师身上,她学到了任何事情要做到百分百的准备,这也成为了她做事的准则。在她担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分会主席期间,她多次组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教授进行学术报告,走进高中进行光学前沿知识科普,与国内高校进行交流访问等,推广光学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生活上,她积极向上、热情开朗、活泼大方、待人真诚。在平时的生活中,她善于倾听并乐于帮助别人,这也让她收获了一些真诚的朋友,时常互相聊天、相互鼓励,她见证着朋友们的进步并以此激励着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一路走来的经历让她收获了诸多荣誉,获得了“江苏省三好学生”、“南京理工大学五四奖章”,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院长奖章”等称号。她的个人事迹曾入选由南京市妇联、南京团市委、凤凰网江苏共同推出的 20 位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青年女性的故事——青春版的“70 ·南京女性璀璨印记”,获凤凰网江苏专题报道。

谦虚谨慎、砥砺前行

几年的博士生涯让她不断积累,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对于她来说,荣誉代表了过去,而未来要不断的创造。就像当初在获得诸多奖项时放弃奖项带来的便利选择读博士一样,她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能够沉下心来不断提升、不断进步的人。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她一直以谦虚谨慎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对科研心怀崇敬、对长辈心怀敬重、对朋友心怀尊重。在未来的日子里,她还将继续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因迷茫而放弃,不因收获而骄傲,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不断的前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