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以“五个举措”推进校园网络清朗建设

时间: 2016-06-06 来源: 管理办 作者: 点击: 356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不断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师生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大宣传格局。2006年,率先在全国高校中成立校网络宣传与管理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规划和综合统筹,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主导权,下设办公室,专人专岗专责,协调联动宣传部门、学工部门、信息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合力做好网络宣传与管理工作。2014年,推动新闻中心体制改革,促进校报、校刊等传统媒体与网站、互动社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融合发展、错位互补,设立新媒体管理中心,重点加强新媒体建设,初步形成各类新媒体平台集群发展态势,构建“一报一网一台两微两屏多终端”的大宣传格局。

  强化舆情信息收集,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制订学校网络舆情机制工作办法,明确信息收集重点及工作重心。稳定维持一支“专兼结合”30多人的舆情工作队伍,自主开发舆情软件,配合工作队伍24小时不间断收集信息,10余年持续编写《网络舆情信息日报》3700余期。《日报》已成为学校领导每天上班后的“工作早餐”,成为校领导了解师生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的重要渠道。完善学校网络舆情应急预案,设置院系及相关部门信息联络员,及时研判网络舆情态势。联动公安、网信等部门,第一时间处置有害信息。梳理学校历年网络舆情信息,发布《学校网络舆情年度报告》,分析把握规律性问题,提早预防。

  夯实网络阵地,严把内容出口关。制订《学校校园网站建设与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从网站建立、发布、变更与关闭等环节,全面保障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出台《学校关于新媒体平台登记及备案的若干规定》,加强对综合性门户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互动性学生社区和移动性“两微一端”等各类新媒体的监督与管理,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内容负面清单。在学校党委的相关文件中,将网络平台阵地管理作为相关单位督查及追责的重要内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先审查后发布的制度。

  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与弘扬。依托专业教师的力量,探索设立了交通、环境、材料、财经等10个专题舆情观察室,就相关专业网络舆论热点及时创作网络软文和微评,提升网络舆情引导的专业化水平。在校院两级培育建设博闻研微、南洋通讯社、曦潮书店、西南风等16个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激发鼓励大学生围绕网络安全、网络技术、网文化、网络思政等主题创作正能量网络产品,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连续开展5届传媒领袖大讲堂,每年邀请50余名业内专家学者给海内外150余所高校300余名学生授课,着力培养一批传媒领袖精英人才。承办“百校千场网络文明校园巡礼”活动,推动50余所高校、150余名专家学者、23万余名学生参与网络文明创建活动,传播主流价值观念。

  创新评价激励体系,唤醒沉默的大多数。紧紧抓住教育部首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专项试点的契机,在软件学院、马克主义学院、媒体与设计学院进行试点,将专业教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计入教学科研工作量及社会服务考核范畴;在学校校长奖、十佳教师(团队)等评选中,增加对教师发表网络文章及网络育人方面考察;将发表网络评论文章列为宣传干部、学工干部的年终考核指标之一,并在各种评优中单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名额;鼓励各院系修订《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评定细则》,将参与网络文化建设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重要方面,作为评奖评优的参考。目前,围绕动力机制建设学校正在建立完善将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审条件的体制机制,以激发调动广大师生在网络上发文发声的内在动力,不断壮大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引导师生参与校园网络舆论生态优化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宣传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叶定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