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三好学生”个人事迹-- 化工学院研究生 熊攀

时间: 2015-05-06 来源: 管理办 作者: 点击: 3228
       熊攀,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2010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直博生,2010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作为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进行访学深造。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和储能领域上的应用。到目前为止,熊攀博士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影响因子总和47.82),其中SCI一区论文5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2篇,三大化工主流期刊论文2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共6次。获得2012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0年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2011至2014年连续4次荣获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特等奖学金;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培养对象、优秀论文资助对象;2014年获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化工”创新基金一等奖、化工学院“院长奖章”; 2012年获得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第十七届研究生学术交流会一等奖。

熊攀博士的优秀表现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下面对其主要事迹作以简要介绍:
一、思想进步,政治合格
        熊攀博士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进步,能够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在思想与行动上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能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领会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的科学内涵。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及政治教育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科研及生活经验。在2012年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第十七届研究生学术交流会中,熊攀博士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一等奖;2012年以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身份向低年级研究生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及注意事项;2014年联合培养结束回国后,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和全校师生交流了自己的留学经历和科研心得。
二、
        刻苦钻研,能力出众熊攀博士在坚定政治思想的前提下,积极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投身科研创新,把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目标。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校院领导的鼓励及导师的悉心栽培下,截至目前为止已取得一些阶段性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8篇SCI论文,5篇为SCI一区论文,2篇为三大化工主流期刊论文,所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总和达47.82,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2篇,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高被引论文1篇。发表在ACS Nano(影响因子12.033)上的论文(ACS Nano, 2014, 8, 8610)被评选为当月ACS Nano Top 10 Most Read Article的第一名,并被评选为ACS Nano 2014年度Most Accessed Article。发表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影响因子5.211)上的论文(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4, 245, 937)被评选为2014年度ESI高被引论文,当年他引次数超过8次。韩国蔚山国立科技大学(UNIST)的Jong-Beom Baek教授在其综述(Chem. Commun., 2014, 50, 6298)里大篇幅引用并高度评价了此工作。
熊攀博士在完成科研任务以外,积极参与国际及国内高水平学术科研交流。目前已参加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lecular and Functional Catalysis (ICMFC-2)等国际学术会议3次,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等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3次,在参加会议的过程中,积极与与会成员进行交流,不仅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也把我们学校优秀博士生的风貌展现在国际和国内的舞台上。该同志在科研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与导师汇报科研进展,与实验室师兄师姐们进行问题讨论,积极总结创新,目前完成国内申请专利3项,美国专利申请1项。此外,还获得省部级项目资助1项,校级项目资助2项。
三、
       学习优秀,态度端正熊攀博士在攻读博士学位过程中积极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位课程和专业课程均达到了优秀的成绩,获得2012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于2011至2014年期间连续4次荣获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特等奖学金。由于其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端正的科研态度,熊攀博士2014年获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化工”创新基金一等奖、化工学院“院长奖章”等荣誉,并被评选为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培养对象和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优秀论文资助对象。
       综合以上几点,熊攀博士具备“政治合格、能力出众、态度端正”的品质,始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贯彻“团结献身求是创新”,尽其所能做好一名优秀博士的工作。虽然5年的博士生涯即将结束,但这绝对不是终点,而是迈入另一个平台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