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三好学生”个人事迹-- 电光学院研究生 鱼晓华

时间: 2015-05-05 来源: 管理办 作者: 点击: 1497
       鱼晓华,女,汉族,1989年7月生,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在读博士。已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二区论文2篇。凭借着优异的学术成果,获2013年、201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获得科技部授予的2014年王大珩光学奖高校学生光学奖。
       2010年入学时,她踌躇满志的投入了负电子亲和势GaAlAs光电阴极的研究,负责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部分,成为了课题组第一个做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全日制博士。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要付出别人未曾付出的努力和勇气。一开始没有经验借鉴,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大量地阅读文献,根据网上的教程学习计算软件,好在还有一个同时入学的同学一起做第一性原理计算,两个人可以商量着进行研究。经过一年毫无进展的摸索,一起做计算的同学放弃了,转而去做课题组已经发展成熟的实验研究。看着别人热火朝天的实验研究,再看着自己毫无进展的摸索,想着课题组并不成熟的计算条件,放弃的想法在她的心中一遍遍地盘旋,但是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2012年春天,滨州学院的杜师兄来学校跟导师交流研究内容,他所在的学校有计算条件。当时就像要抓住救命的稻草一样,鱼晓华很快就和杜师兄取得联系,希望能借他们学校的设备进行研究,而杜师兄也同意了这一请求。在请示过导师之后,准备好了要计算的内容,便火速赶往滨州。之后的二十多天里她都是一个人度过的,白天一个人去计算,晚上一个人回到住的地方,只是偶尔会和师兄讨论问题,偶尔帮师兄带他的小女儿。二十天后,带着满满一U盘的计算数据和对杜师兄的感激她离开了滨州。
        回到学校后,导师决定买一台新的工作站支撑第一性原理计算,看着就要到来的曙光,忽然觉得之前种种的坚持还是没有白白浪费掉。于是她又开始咨询工作站配置事宜,经过调研发现一台新的工作站要5万左右,而如果将之前的工作站改造升级只需要8千左右,只是新的工作站计算更快,性能更优越。出于节约经费的考虑,最后她选择了告诉导师只需要改造旧的服务器就可以计算。而服务器的改造并不像一开始想象的那么顺利,升级内存条时,由于服务器老旧,新的服务器专用内存条总是无法和服务器匹配,售后人员折腾了一个多月还是未能成功。而她也从一开始的沮丧,慢慢变得平静,当后来终于成功的时候,她反倒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兴,而是紧接着进行下一步的计算工作。
        看着新鲜锃亮的工作站,怀揣着对论文的无限希望,第一篇论文总算是新鲜出炉了,火速请导师帮忙改,然后选了期刊,投了出去。此后的一个月里,每天除了计算、看论文、查资料,她最大的乐趣就是翻邮箱,翻投稿系统,然后幻想着论文中了之后的美美心情。终于,一封期待了无数次的审稿意见回来了——拒稿。2012年的暑假,炎热教研室,望着那封冰冷冷的拒稿信,她觉得再好的空调也没有一封拒稿信来的凉爽。
可是生活总是要继续的,论文总是要继续投的,能做的也只有认真修改旧论文,吸取教训写新论文,因为努力了不一定有回报,可是不努力就永远没有回报。随后,她将服务器升级后算的结果和之前在滨州算的结果整理了两篇论文,一起投了出去。期期艾艾中,到了十月份,投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的那篇论文的审稿意见回来了,这一次她的心情不再像第一次那样充满期待,而是多了一份担忧,当看到大修的意见时,百感交集,两年多的努力总算是在这一刻有了小小的回报。她不敢怠慢,一点一点的读审稿人的意见,揣度审稿人的要求,尽力的修改着,一个星期后,带着满满诚意和期望的修改稿投了出去。终于一个月后,论文接收了。
       随后的一年半中,她在磕磕绊绊中发表了9篇SCI和1篇EI文章,连续获得了2013、2014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获得了科技部授予的2014年度王大珩光学奖高校学生光学奖。生活中的她谦虚诚实,乐于助人,爱好广泛,相信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